項大琳的肚皮舞課

陸孔卿

Belly Dance Class
項大琳主持的肚皮舞課

出發到賭城參加四十週年團聚的前幾天其實蠻煩惱的,原因之一當然是近鄉情怯,有許多同學已經近十年沒見面了,更別提真有四十年未見面的同學﹗另一個原因卻是籌備會精心安排的分組活動項目。有陳芳杏主持的用穴位按摩來急救和治療一般疾病的課程,對已入中年(噓 … 國家機密,請勿轉播!)的我輩,這類知識已由偶爾涉獵升級成保健須知。有張玨主持的生活經驗交流小組討論會,對仍然在學習與外人與仇人(噢,不 … 我是說兒子與媳婦啦!)(註一)溝通的我也有不可缺席的必要。另有郭允瑩主持的瑜珈課, 戴蘇臺主持的腳底按摩課,一聽就知道學會可以舒展身心,活絡筋骨,都令人悠然神往。魚與熊掌,該如何取捨呢?

Class 7
市女中七班(自封)的「八巨頭」
左起:林月容,項大琳,林素貞,方宛瑩, 陸孔卿,張莉,王明芳(後排),張庾青       
報到當天在會場見到項大琳,當場就是一聲尖叫及一陣擁抱 — 這是我個人的問候模式,因為每一次遇見故人都是一次時光之旅,所以初中小學時認識的同學每將我推回幼犢年代,只用得上尖叫和擁抱的肢體語言 …

項大琳是我在市女中七班的初中同學,當年兩個人鬼點子多,時相往還,更超過的是,因為歷史課上正學到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開羅三巨頭會議,於是另聚了六位也患了大頭症的同學,自稱「八巨頭」,每天無所事事,放了學,姚蘇蓉是今天不回家,我們卻是天天不回家,跑福利社,買零嘴,在校園裡嘰嘰喳喳地聊天抬槓。槓到初三,果然是真幼稚,也忘了為著什麼,她說她先跟我說話她就是烏龜,我說我先跟她說話我就是王八(這是根據項大琳的說法,我卻是記性差,欲辯已忘言,到今天也還搞不清楚誰是烏龜誰是王八。)

尖叫擁抱後,她說她自告奮勇要在分組活動時教肚皮舞,因為是臨時加上去的,所以需要我多多捧場並廣為宣傳,我當然義不容辭地去上肚皮舞課了。

項大琳跳肚皮舞 --- 這中間,其實還有一個故事。

出國後我第一次見到大琳,是因為一九七七年底我和先生有機會回台灣六個月,我們決定由印地安那州開車到洛杉磯,將車子停在大琳家,以便回程時我可以帶著父母親由南加州一路玩回印州。那時大琳新婚不久,意氣風發,是一個樂天,好強,求完美心切,而且充滿了企圖心的人。

Spencer 1998
士牧(Spencer) 1998
下一次我們再見到面,卻已經是在二十年後的畢業三十週年活動上。二十年間我們的聯繫不多,她因為兒子士牧有先天性的心臟缺陷、橫隔膜疝氣、腸糾結、以及脊柱側凸等問題,必須接受多次的手術矯正;Open Heart Surgery — 開心手術就做了三次,母子都受了許多苦(註二、註三)。這些掙扎奮鬥史,她寫成了一篇《養兒方知父母恩》,登在 1998 年 9 月北一女校友會會刊 —《綠意》— 上;我是讀了大琳送給我的這本會刊才真正瞭解內情。朋友有難,我應該提供守護與支持,但是我沒有盡到支持朋友的責任。

在二○○○年的遊輪慶生之旅,我們初中時代的四巨頭同艙,總算有機會分享了一些成長的經驗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到底,我們都嚐受過喜樂,經歷過痛苦,跌跌撞撞地來到半百的年紀,還會有什麼挑戰會讓我們一蹶不振呢?我記得當時我們一致覺得唯一需要改善的是大琳拼命三郎的生活方式。

大琳是一個百分之百入世而且全心奉獻的人,她總是有源源不歇的精力,去打點她千百個嗜好,去帶歌帶舞,做她做不完的義工教學。常常,我早上七點到學校,會收到她(加州凌晨四點)尚未就寢,及時捎過來的 email。她也是一個有 OCB (Obsessive Compulsive Behavior)傾向的人(註四),任何工作她接手過來,立刻成了一個「使命」,她必須把它做到至善至美,無瑕無疵 …

終於,二○○一年九月,我接到大琳的壞消息︰她全身肌肉繃緊、劇痛、無力,全身骨骼與關節劇痛、僵硬,痛苦難當到了整天躺在床上卻因僵硬劇痛而無法入睡的地步,被診斷出是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病名,到美友診所(Mayo Clinic)的網站(註五)上一查資料,卻讓我倒抽一口冷氣。

纖維肌痛症是一個十分複雜頑強的慢性 — 但可能十分劇烈的 — 疼痛疾病,它的病因和治療方式都仍待研究,它的後續更可能導致生理功能及心理情緒上的障礙與惡性循環,讓病患自暴自棄,病情惡化。因為醫生找不到疼痛的病因,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心理上的疾病。但是人腦如何傳遞疼痛的訊息,至今也尚無定論,每個人切身感受到的疼痛,外人又如何能夠下斷語?
Ta-Lin at Grand Canyon
又可以去大峽谷走透透了

因為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再一次,我沒有盡到朋友有難,守護支持的責任。我只能泛泛地建議她不要太勞累,多注意吃食,想辦法做溫和性的運動。肌肉僵到癱在沙發上無法動彈,站著時無法坐下,坐著時又無法站起,肌肉痛到無法打開冰箱,肌肉無力到無法按微波爐的按鈕 … 這些都是我無法想像的。而大琳又是這樣一個好強好動,追求完美的人 …

但是大琳到底是大琳。

有機會時,我喜歡問老師、問同學、問朋友:「在生活不斷的磨煉裡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什麼?」如果有老師、有同學、有朋友問我這個問題,我自己的回答是︰「每個人的個性是他天生性格與成長環境的總結,要改變是幾乎不可能的,唯一能夠讓人改變的是痛苦。如果他感覺到了無法忍受的痛苦,而且認清了這痛苦緣致於他個性中的某些執著,這就是改變的開始。」所以我一向認為誠實地探索與面對自己的個性是一個重要的功課。

我沒有問大琳四年多癱瘓在床上的日子(註六)是怎麼過來的,我也沒有與大琳分享過我的「痛苦是改變之始」哲學。但是在尖叫與擁抱之中我的確見到了大琳的改變。

TaLin and friends
台大社團老友,後排:黃紹光(張鳳先生)
前排左起:曾玲美,葉愛珠,項大琳

團聚當天下午兩點半我來到巴黎旅館大廳上大琳的肚皮舞課,她已經準備好了自己帶來的音響,音箱裡緩緩流出錚錚瑽瑽的浪漫歌聲。只見大琳精神抖擻,眼瞳明亮,嘴角一抹安祥自信的微笑。

大琳打開她的百寶箱,分給大家一人一條色彩繽紛,綴滿銅板的腰帶。同學們跟著老師,瀟灑地把鞋子一脫,綁好彩帶,由暖身運動開始,深呼吸,學基本動作。大琳的口令不急不緩,一邊講解,一邊動作,配合著音樂,節拍絲毫不亂。跳了幾十年舞的她,身手真的不凡;原來這肚皮舞她自己也才學了三個月呢!

只因大琳覺得學肚皮舞受益非淺,認為這肚皮舞很適合中年人用來鍛煉身體,便決定犧牲了自己也想參加的各項分組活動,挺身出來客串老師。好在她已有幾十年教舞的經驗,即使是新學的肚皮舞也難不倒她 — 由她提供腰帶這一招就可以看出她教學的功力。在她的帶領下,只見整群北一女好學生,香汗淋漓,賣力地扭著肚皮,全心全意要讓那一腰帶的銅板叮叮咚咚地響徹雲霄!

課後大琳告訴我除了張莉、方宛瑩、與我這三個她的初中大頭同學外,在台大土風舞社與她跳了四年舞的葉愛珠,在台大合唱團與她唱了四年歌的曾玲美,也都來上肚皮舞課,為她捧場,更別提眾多臨時聽到消息,熱心地趕來上課的同學們。雖然她克服了纖維肌痛症肌肉劇痛僵硬的症狀,但是仍然有長期慢性疲勞的問題,所以課上到後來教得有些吃力,可是放眼望去看到同學們有模有樣的賣力演出,無數彩帶銅板令人眼花的飛蹦亂舞,也不知力打從哪兒來,支撐著她教完全程!

大琳,有妳這樣一位令我引以為傲的朋友,我其實 … 做王八(或烏龜)也無所謂啦。
Belly Dance Class
老師、學生展現成果

TaLinFamily
項大琳家人近照

註一︰這是一個我親身經歷的笑話 — 兩年前,我的兒子結婚時,有一位大學同學很同情地打電話慰問我。他說:「陸孔卿,妳有沒有聽說過這世界上有四種人?」我傻傻地問:「什麼四種人?」他說:「妳的女兒是親人,妳的兒子是外人,妳的媳婦是仇人,妳的女婿 --- 是佣人!」

註二:大琳是國際演講協會(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 )的會員,有許多演講經驗,其中一篇勵志的演講稿寫於二○○三年,對兒子士牧七次開刀的經歷有較詳細的描述:《Suffering Builds Character》

註三:二○○八年大琳再寫了一篇包括現階段故事的演講稿:《Spencer is Unique》

註四:大琳自認她其實是一個如假包換的 OCD(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病患。

註五: 美友診所纖維肌痛症網頁:MAYO Clinic Fibromyalgia Information

註六:寫完了這篇文章後給大琳過目,她補充了以下資料:「醫生診斷出是纖維肌痛症後,他完全不看好我的未來,他說這個病的前景十分悲觀 … 有七個月的時間我耗資求遍中、西醫都無法緩和肌肉僵硬與劇痛的問題,後來是以六個月的密集水療方式逐漸舒解了百分之七十的僵硬劇痛,但是慢性長期疲勞仍然是一個夢魘;我自己也有些自暴自棄,以為減輕了劇痛,癱軟在床上過日子就是我的下半輩子了。三年前,因為女兒想加入健身房,我乾脆買了家庭會員證,想試著把自己從床上拎起來運動。開始只是去游泳,後來經朋友建議試跳拉丁爵士舞,第一次跳了十分鐘就無法繼續,不過我是真愛跳舞,鐵了心,不屈不撓,終於到現在可以把課上完,只是必須自我限定跳舞的動作幅度。這個暑假偶然上了一次肚皮舞課,我發現肚皮舞的動作溫和柔軟,十分適合體力不濟的人,所以我成了忠實的肚皮舞學生,也希望野人獻曝,把肚皮舞介紹給同學們!」

後註:這篇文章登出後大琳的一些朋友打電話詢問她的病因,二○○九年七月大琳在國際演講協會演講的內容解釋了她得病的來龍去脈:《If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 www.beinu1968.org:2007-2009